面對創傷的勇氣

特優
指導老師:葉恩慈
班 級:1101
作 者:謝欣恬
閱讀書名:哈姆雷特
原文書名:Hamlet
書籍作者:William Shakespeare
出版單位:遠東圖書公司
出版年月:2017/01
版 次:四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哈姆雷特原本是丹麥的太子,可是在父親離奇的過世之後,王位反而遭叔叔奪去,母親也改嫁叔叔。正當哈姆雷特忿忿不平時,他突然見到父親的亡魂,說是被叔叔毒死的,並且因為遭毒害而必須入地獄服刑。就此,哈姆雷特展開報復之路,他不擇手段的利用愛人並且殺害朋友,最後殺了叔叔。可是中間也犧牲了母親,朋友,愛人,自己的性命,甚至最後導致國家的滅亡。
二、內容摘錄:
(一)啊,我願這太,太,堅固的肉體消溶分解而成露水!或是上天不曾訂那教規禁止自殺!啊,上帝呀,上帝呀!這世界上的事情,由我看來何以如此的厭倦,陳舊,淡薄,無益!一切卑鄙!簡直是一座蔓草未芟的花園,到處是蓬蒿荊棘。(p.39)
(二)死後還是存在,還是不存在,——這是問題;怎樣才是英雄氣概呢,究竟要忍受這強暴的命運的矢石,還是要拔劍和這滔天的恨事拼命相鬪?死,——長眠,——如此而已......(p.135)
三、我的觀點:
走在平坦的路上都有人會跌倒,何況是人生旅途!在人生中,那些挫折、失敗或背叛所造成的傷痕或許也就能釋懷。面對傷口,每個人採取的行動和方法不盡相同,然而,傷口後續的怨恨和悲傷卻是大同小異。有時候,傷痕的後勁會把人推向負面的情緒裡,在負面的情緒漩渦裡甚至將人逼上絕路,想傷害自己或他人來發洩。相對地,傷痕的後勁力也會把人帶到圓滿的未來。兩者之間差異在於當事者在受傷後的意識與行為,意識與行為將決定了當事者傷口的走向。
在哈姆雷特的身上,我看見了很極端的創傷處理法。哈姆雷特在受到殺父之仇的創傷後以報復處理創傷,可是他對報復的執著是我對這個角色反感的一大原因。在全劇當中,我看到的是哈姆雷特不斷地在「報復」這個議題上盤轉,卻不曾好好考慮如何為失去父親的自己創造好的未來,由他一次次的強調自己生命的不值當中,我看出創傷讓他除了報復外對人生無任何希盼,而這樣的心態也無疑將他推到了最終的悲劇------為報復而死。
另外,讓我對哈姆雷特的行為憤憤不平的是他受創傷後對愛人的施暴。礙於真實殺父仇人的位高權重,哈姆雷特轉而將怒氣轉向完全無辜的愛人身上,玩弄甚至利用愛人,最終釀成害愛人發瘋而自殺的悲劇。看到這段,我對哈姆雷特失去同情心。就算是受到喪父如此大的創傷,哈姆雷特行為的正當性讓我質疑,若他因為無辜時受創就能夠傷害其他無辜的人,那又與殺父仇人何異? 因此,此段讓我體會到創傷後絕對不能遷怒於其他無辜,不然,原本是受害者的自己也可能成為加害者。
讀完此劇,我在為他感到不值之際,也不禁想著如果哈姆雷特能走出報復的心態,以更正向的方法面對創傷,或許他能夠為自己創造出有益的人生。畢竟一直思索著報復就只是為創傷添上更多負面情緒,若是哈姆雷特能夠更正面面對創傷,或許故事能有更不同的結局。
國小時,我被同學霸凌。在下課時,同學會在走廊上對著我大喊我沒人緣,或是叫其他同學排擠我。當時的我也深受打擊。但是我卻礙於同學們的集體勢力而屈服於所有的不公平對待。我的處理方法卻是將這份傷痛發洩在家人身上。久而久之,我發現我的處理方法並沒有讓自己的人緣變好,只是加深了與同學之間的衝突,與家人的關係也變得很不愉快。
閱讀《哈姆雷特》後,在哈姆雷特的身上看見了相似的問題,進而反省當時的行為。我了解到國小時處理霸凌的不是。從哈姆雷特身上,我學到負向思考創傷會帶來的痛苦與傷害,還有因創傷遷怒他人的錯誤。看到哈姆雷特因為對創傷的處理不當而失去愛人和自己的生命,我雖曾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卻也深深感到失望。看完此劇,我只希望我不要再與哈姆雷特犯同樣的錯,在受創後正向的思考面對,防止自己的負面情緒讓我釀成悲劇,也更防止重傷身旁的親友。
四、討論議題:
欺負好人的人是壞人,那報復壞人的人是好人嗎?
可以用受傷來當作消沉的藉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