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罪人在哪裡?

優等
指導老師:葉恩慈
班 級:1102
作 者:吳昕瑩
閱讀書名:不存在的罪人
原文書名:Verity
書籍作者:柯琳.胡佛 Colleen Hoover
出版單位:方言文化
出版年月:2021年4月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不存在的罪人》主角洛玟是一個沒沒無聞的小說家,某天接到知名小說家薇若蒂的丈夫傑洛米的委託,內容是代替出車禍並成為植物人的薇若蒂完成其系列的最後三本書,而為了順利完成委託,洛文親自前往薇若蒂府上,卻意外在她的書房發現她的自傳,可是裡面的內容令洛玟感到毛骨悚然。
二、內容摘錄:
(一)「讓讀者喜歡作者的自傳不是真正的自傳,沒有人是從裡到外、從頭到腳討人喜歡的,看完自傳後,讀者都該懷抱著對作者的不適與噁心。這就是我的自傳。」(p.70)
(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顯然薇若蒂是操縱事實的好手,現在唯一的問題是:被她動過手腳的事實,究竟是哪一個?」(p.344)
三、我的觀點:
提出「作者已死」的法國文學批評家羅蘭·巴特,讓讀者能脫離作者的權威,透過文本的文字與符號去詮釋文本的意義。當讀者擺脫作者的個性與生平時,單純地貼近文字所產生的詮釋,解釋就不再是單向直線或單一的。作品因此有了多元的面相,豐富的意義。帶著這個開放性的思維去探索《不存在的罪人》,正可以經歷羅蘭·巴特所提出的「作者已死」這個文學思考。這本書用主角薇若蒂的自傳貫穿整篇小說,而薇若蒂在小說裡的身分是一名小說家。小說裡的小說家,到底何者為真?何者為虛?又是何人已死?
小說裡自傳的作者薇若蒂的生活形象與她在小說中的自傳形象判若雲泥,這也使小說的劇情發展難以預料到驚心動魄。在情節進行到薇若蒂的自傳前,作者把薇若蒂塑造成賢妻良母。直到看到薇若蒂的自傳時,讀者受到薇若蒂人物角色的塑造,下意識地會認為這本自傳是薇若蒂用「反話」的方式書寫,是她故意扭曲事實真相,把自己塑造成像是反派一樣的角色,為了就是讓她的小說得以進展。然而,自傳的作者薇若蒂和讀者之外,還存在發現她自傳的丈夫傑洛米及朋友洛玟。他們卻都認為她是一個恐怖和危險的人,因而對她有所反感和憤怒。
對於薇若蒂的自傳的「反話」書寫,因為作者、發現者和讀者三方產生了歧義。身為讀者的我,會認為「反話」是薇若蒂把內心所想的反著寫,呈現出與真實內心相反的內容,因而成為真實的告白。畢竟,一個人寫出來的文字通常是有感而發,心裡有甚麼想法就用文字表達出來,就像是寫日記一樣,將每一日所發生的事和當天的心情在當下記錄起來。薇若蒂的自傳總共有十五章,依常理推斷,她不太可能一天寫完,一定是會分時段書寫。在第一天寫自傳時,或許還可以清楚知道所寫的一定是與自己內心所想的相反,但這樣一天一天寫下來,慢慢地把自己代入到相反的自己,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心裡所想的,本來可能善良溫柔的個性變成邪惡可怕的思想,使自傳越來越具有真實感,讓人從懷疑到相信。
對看完自傳的朋友洛玟而言,即便薇若蒂用信件表明自己寫自傳的用意與「反話」技法,洛玟仍覺得這封信只是在狡辯。她認為薇若蒂的自傳即是她的自白,連同丈夫傑洛米也相信自傳為真,認定薇若蒂就如同她的自傳一般:是個恐怖邪惡的人。身為小說家親密的丈夫與友人,全然地跳出對薇若蒂的認知框架,認為:她寫的才是她本人。
相對地,身為讀者的我,卻被情節帶入薇若蒂的言說裡,認為她透過「反話」書寫來證明她是一位優秀的小說家,甚至被自傳的內容所震撼而反思。自傳裡大部分的內容是寫到了人性的黑暗面,例如七大罪裡面的色慾、嫉妒、憤怒等,大多數人不會把這些黑暗面表露在外,有些人表面上或許是光鮮亮麗、十分耀眼的,但他們背後可能都暗藏著許多不為人知、令人作惡的黑暗面,就如薇若蒂自傳前言所述:「沒有人是從裡到外、從頭到腳討人喜歡的」
而書在最後再一次提問:「被她(薇若蒂)動過手腳的事實,究竟是哪一個?」我的認知也開始動搖。然而,自傳與信的真實性真的那麼重要嗎?當我們陷入真假與作者意圖的漩渦時,事件本身的影響才真的開始發揮。這才是真相,也才是讀者脫離作者的開始。
四、討論議題:
社會上有許多政治人物或藝人因為緋聞或是其他揭露他們黑暗面的新聞或事件而身敗名裂。假如你喜歡的偶像有緋聞,你會因此不喜歡甚至討厭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