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意義

特優
指導老師:葉恩慈老師
班 級:1101
作 者:陳嘉玟
閱讀書名:活著
書籍作者:余華
出版單位:麥田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7年11月06日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了農村人福貴悲慘的人生遭遇。福貴本是個闊少爺,可他嗜賭如命,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福貴前去求藥,卻在途中被政黨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里,才知道母親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此後更加悲慘的命運一次又一次降臨到福貴身上,他的妻子、兒女和孫子相繼死去,最後只剩福貴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但老人依舊活著,仿佛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
二、內容摘錄:
(一)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事物所活著。(p.1)(二)我知道他不會和我拼命了,可他說的話就像是一把鈍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p.42)
(三)生的終止不過一場死亡,死的意義不過在於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時間。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p.81)
三、我的觀點:
在機緣巧合下我知道了《活著》這本書,閱讀前我私自幻想這是一本暢談生死、闊論生命與存在的意義的一本帶有哲學色彩的書。這些迷思在我看這本書的序言時迎刃而解。在某一版的序言中,作者曾說過「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個觀點似乎和眾多對自己存在、活著的意義感到迷茫的人尋找的方向就有根源上的不同。所以哪怕我不存在上述的迷茫,我也因此感到眼前一亮。
我生命中未曾想過所謂「我活著的意義」這種問題,我不認為人需要一個意義或目的才能繼續過生活——這不該是一個前提。我認為活著到死亡的過程是我們可以去填滿的一張白紙,我們可以慎重的決定我們一生中要做什麼,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加上定義,但這不會是我們存在的理由。在看到作者的序言時我為自己能在——至少在這個觀點上能找到知音而感到興奮。
在麥田出版社出版的序言中,他曾寫出他本是以第三人稱寫這本書,但卻屢次卡關,後來才轉換成第一人稱。他寫道:「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這句話在我看完這本書後再看才真正明白。書中的主角福貴不論是從家道中落、顛沛流離、家人全部離世來看都很「慘」,但如果從第一人稱來看,誰敢說他的人生沒有幸福和快樂呢?
故事的開頭作者看見一個老頭在訓一隻和老人一樣叫福貴的老牛,老人說家珍、鳳霞都在幹活,叫老牛不要偷懶,但現場只有一隻牛。在作者的詢問下,老人福貴說,他是為了騙同樣叫福貴的老牛不只有他在幹活,別的牛比他還勤快呢!閱讀書時我才知道剩下的牛的名字其實是福貴早死家人的名字。我這才恍然大悟,同時也心驚了一下,或許福貴心裡也在欺騙著自己「不只有自己活著」。可能在福貴漫長卻波折的一生裡,或許是正因為他認為活著到死亡的過程是我們可以去填滿的一張白紙,才會在經歷過那麼多痛苦和悲傷後也沒有動過自殺的念頭。他不是像我們旁觀者臆想的「這麼痛苦他都沒有結束生命真是堅強」。因為他不把那些事物當作他人生的目的和意義,雖然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也是佔據了他大半生的人事物,但他知道他的白紙並沒有被填滿。也不能說「他是這麼想的」,應該說,他是這麼做的。哪怕主角的後半生也許孤獨也許釋懷也許偶爾回想會感到痛苦,但他的白紙並不是因為那些事物而開始書寫的,
哪怕那些事物在他的白紙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那些筆畫匯聚了他半生的喜怒哀樂,但那也只是他從生活到死亡的一部分過程,而不是他活著的意義,也許這就是作者自己也在寫作中領悟出的: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的吧!
四、討論議題:
在這本書中我懂得了活著是作為前提條件。而不是為了什麼才活。那麼雖然有了前提,但是既然死亡是每個生物必經的終點,反正人終有一死,那中間過程是重要還是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