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性別與家庭

優等
指導老師:王品懿
班 級:1002
作 者:王小彤
閱讀書名:這不是告別
原文書名:Eleanor and Park
書籍作者:Rainbow Rowell
出版單位:時報出版
出版年月:2015/01/26
版 次:初版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這不是告別》為作者蘭波.羅威的首部青少年愛情小說。《這不是告別》這本小說採用雙線敘述寫作的方式向讀者傳達兩位青少年純情的戀愛故事。約翰.葛林曾說:「《這不是告別》不僅讓我想起青春歲月、愛上女孩的滋味,也讓我想起青春歲月裡愛上一本書的滋味。」作者蘭波.羅威將兩位主角的背景設定於1980年代的美國,背景截然不同的兩人透過漫畫和磁帶,交織出一場青澀且艱難的愛情故事,將讀者生動帶入青春初戀的美好回憶中。
二、內容摘錄:
斯特斯曼先生捂著心說道:「他們相愛了……」她說:「他們根本對彼此一無所知。」「那是一見鍾情。」(p.67)
艾蓮諾說對了:她從來沒有「好看」過。她看起來像藝術,藝術不應該是看起來「好看」,而是讓你感受到一些東西。(p.247)
「因為……」他低著頭安靜的說,「因為人們都想記住年輕的滋味,陷入愛河的滋味?」(p.68)
握著艾蓮諾的手就像握著一隻蝴蝶,或心跳。像是握著某個完整的、活生生的東西。(p.107)
我不喜歡你,帕克。有時我認為我為你而活。(p.167)
三、我的觀點:
「初戀能記多久?直到世界末日」。每個人一生中也許會經歷轟轟烈烈、刻骨銘心的戀情,然而,最獨特且難忘的莫過於初戀的滋味。初戀說起來簡單,似乎只是初次對一個人產生浪漫情懷的一種感情名詞,但我認為,初戀是我們首次毫無保留的為對方付出、投入真摯的感情,與另一半共同努力營造的「關係」,而非僅是單純的感情交流。在《這不是告別》中,便敘述了一段介於兩位背景截然不同、命運交錯的青少男女之間的青澀戀愛故事。
在《這不是告別》中,作者用許多不同的面向來傳述兩位主角在戀愛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其中最為關鍵的一大因素,便是「家庭」,最容易影響子女未來親密關係的發展。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反對孩子談戀愛可說是青少年戀愛中最常見的一道坎,故事中,我們可以看見兩位主角同樣面臨了此問題,其中艾蓮諾繼父所製造的嚴重問題,更加影響了艾蓮諾在愛情之路不斷觸礁擱淺。有研究發現,原生家庭的完整與否,對孩子的心理有極大的影響。故事中,艾蓮諾原生家庭在她還是小時候已破碎過一次,原以為不會再碰到跟惡魔一般不堪的父親,但在繼父里奇的到來後,艾蓮諾的家庭問題雪上加霜。此家庭關係問題,間接說明了為何艾蓮諾最初在面對與帕克的感情時是採取逃避、拒絕的方式。另一方面,帕克家庭主要的衝突來自於他的母親。帕克的媽媽初次見到艾蓮諾時,她對待艾蓮諾並不友善,且帶著刻板印象審度她;某次帕克為艾蓮諾挺身而出,卻帶傷回家後,帕克的媽媽直接將此問題歸咎於艾蓮諾,認為是艾蓮諾帶給帕克不好的影響。相反的,帕克的父親得知帕克在艾蓮諾處於艱難困境時挺身而出,相當肯定帕克對於愛情的勇氣,反而鼓勵帕克。隨著時間的推移,帕克的媽媽也因了解艾蓮諾的家庭情況,逐漸接受艾蓮諾,也會邀請艾蓮諾來家裡玩。這是故事的重要轉捩點,除了說明艾蓮諾和帕克終於克服愛情路上的困難,也更加證實「家庭」對情竇初開的青少年來說,幾乎是具有決定性的因素,父母的行為舉止不但容易成為孩子的榜樣,甚至影響孩子的戀愛觀。
除了對初戀感情的詮釋,這本書也藉由兩個身份及背景不同的角色,說明了性別和身份對情感關係建立的重要性。相較於早期文化,今日性別平權和多元性別的觀念大幅進步。從故事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艾蓮諾和帕克的個性及外表與一般大眾對性別的認同有所不同。艾蓮諾經常穿著男裝,而非傳統印象中女孩「應該穿的」洋裝或合身的衣服,故事中有一段提到帕克的母親看見艾蓮諾的外表時,忍不住流露出不友善的態度;在她幫艾蓮諾化妝打扮之後,艾蓮諾反應相當彆扭,同儕對艾蓮諾的外表也經常嘲笑,種種情況都說明了艾蓮諾的個性和風格都與大家印象中的「女孩定義」不同,也因此遭到不正常的眼光看待。此外,故事中艾蓮諾常被開玩笑的稱為「大號紅髮」,這個稱號來自艾蓮諾豐滿的身材和一頭蓬鬆凌亂的紅髮,而艾蓮諾習慣穿著男性或寬鬆的衣服,也許可以解釋成對自己的一種保護,阻擋外在對於她的戲弄和嘲笑。而另一位主角,帕克,在使用眼線筆化妝後,遭到父親的極力反對,因為帕克的父親認為化妝是女孩的專利,他希望帕克可以男性化一點。父親對兒子傳達出的觀念在現在看起來十分僵化,可以解釋為帕克的父親希望兒子與其他男生相同,順利融入社會。故事中,帕克的父親認為,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必須擁有可自行開車的能力,而在帕克說要開車載艾蓮諾離家後,也向父親證明自己已成為一位可以承擔責任的成熟人。
看似只是一本普通的戀愛小說,但在看完之後,我發現這本書背後想告訴我們的是現在社會中常出現的問題,包括家庭暴力、校園霸凌,以及性別刻板印象等等,這些議題都值得所有人一同來探討。雖然現在社會不斷呼籲性別平權的意識,要消除性別偏見、去除刻板印象,讓生長在新世代的我們得以擁有更進步的人權思想,但舊有的文化框架已根深蒂固,人們往往在無形中或多或少受到影響而不自知。這是一本值得所有不同年齡層閱讀的小說,隨著不同的生命閱歷,從這本書中所獲得的資訊也將有所不同,不但感動於青春戀人澄澈的相愛,憑藉愛情克服種種困難的勇氣,並幫助我們省思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問題,我想,這正是作者透過故事想傳達的意圖了。
四、討論議題:
性別議題在現今社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雖早訂有性平法相關規範,依舊無法消弭違反性平的觀念,如故事中兩位主角的父母,潛意識依舊存有性別刻板觀念。公民規範可分為法律、道德以及思想,目前政府已採取法律保護性別不平等問題,但就「思想」層級,我們該如何一同解決,徹底將不合宜的觀念清除,注入新世代觀念?